白术白茯苓白芍药(俱中)人参(上)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上煎法同前。脉沉足冷。加附子半个。 琥按上方。本系温补脾胃之剂。加附子。则兼暖下焦虚寒矣。吴氏云云。必其人不但服凉药太过。兼受攻克已极。 中气虚冷。故暂用热补以取效。因有伏火。余热不清。仍用黄连石膏等药调之。则知前加姜附。亦为太过。非正治之法 也。学人倘遇此等证。还当细审。不可乱投汤药也。 准绳云。阴黄。身冷汗出。脉沉而黄。乃太阴经中湿亦有体痛发热者。身如熏黄。终不如阳黄之明如橘子色也。当 叩其小便之利与不利。小便自利。术附汤。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略例云。伤寒病遇太阳太阴司天若下之太过。往往变成阴黄。一则寒水太过。水来犯土。一则土气不及。水来侵之。 多变此疾。一则茵陈茯苓汤。加当归桂枝。二则茵陈橘皮汤。加姜术半夏。三则茵陈附子汤。四则茵陈四逆汤。五则茵 陈姜附汤。六则茵陈吴茱萸汤。 赵宗颜因下之太过。生黄。脉沉细迟。无力。次第用药。至茵陈附子汤大效。 赵秀才因下之早。黄病脉寸微尺弱。身冷。次第用药。至茵陈四逆汤大效。 准绳按海藏次第用药者。谓先投茵陈茯苓汤。次投茵陈陈皮汤。又次投茵陈附子汤也。赵秀才次第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