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一升洗味辛热)人参(三两味甘温)生姜(六两切味辛温)大枣 (十二枚擘味甘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 以缓脾。 娄氏云。得汤反剧者。火也。当用生姜黄连治之。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 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 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脉阳浮阴弱。为邪在表。今寸缓关浮尺弱。邪气渐传里。则发热汗出复恶 寒者。表未解也。传经之邪入里。里不和者必呕。此不呕。但心下痞者。医下之早。邪 气留于心下也。如其不下者。必渐不恶寒而渴。太阳之邪。转属阳明也。若吐若下若发 汗后。小便数。大便硬者。当与小承气汤和之。此不因吐下发汗后。小便数。大便硬。若 是无满实。虽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候津液还入胃中。小便数少。大便必自出也。渴 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润胃气。但审邪气所在。以法救之。如渴不止。与五苓散是也。 张兼善云。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曰、此非结热。乃津液不足。夫不便者。 若有潮热谵语。可下之证者。然后可以攻之。其不大便而无诸下证者。此津液不足。当 须审慎。勿以日数久而辄为攻下也。 王三阳云。此处五苓散难用。不然。经文渴字上。当有缺文也。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 脉阳微者。邪气少。汗出少者为适当。故自和。汗出多者。反损正气。是汗出太过 也。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阳脉实者。表热甚也。因发汗。热乘虚蒸。津液外泄。致汗出太过。汗出多者亡其 阳。阳绝于里。肠胃干燥。大便因硬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浮芤相搏。阴阳不谐。胃气独治。郁而生热。消烁津液。其阳为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 丸主之。 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约。 又约束之约。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 道。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 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通肠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