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半斤味苦平)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干姜(三两味辛热)栝蒌根 (四两味苦寒)黄芩(三两味苦寒)牡蛎(三两熬味咸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 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表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 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 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蒌之苦。以生津液。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 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 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 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邪当传里之时。头汗出。微恶寒者。表仍未解也。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邪结于里也。大便硬。为阳结。此邪热虽传于里。然以外 带表邪。则热结犹浅。故曰阳微结。脉沉。虽为在里。若纯阴结。则更无头汗恶寒之表 证。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今头汗出。知非少阴也。与小柴胡汤。以除 半表半里之邪。服汤已。外证罢而不了了者。为里热未除。与汤。取其微利则愈。故云 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 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 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邪在半表半里之时。呕而发热。邪在半表半里之证。是为柴胡证具。以 他药下之。柴胡证不罢者。不为逆。却与柴胡汤则愈。若下后。邪气传里者。邪在半表 半里则阴阳俱有邪。至于下后。邪气传里。亦有阴阳之异。若下后。阳邪传里者。则结 于胸中。为结胸。以胸中为阳受气之分。与大陷胸汤。以下其结。阴邪传里者。则留于 心下。为痞以心下为阴受气之分。与半夏泻心汤。以通其痞。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 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