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根据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王宇泰云。或问头项强痛。此邪气仍在表也。虽经汗下而未解。何故去桂加茯苓白 术。是无意于表也。曰、此非桂枝证。乃属饮家也。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 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且如十枣汤证。头亦痛。 乃邪热内蓄而有伏饮。故头痛。其饮水头痛。不须攻表。但宜逐饮。饮尽、则病安矣。 张卿子云。逐饮何不用橘皮半夏。可见此停饮。以胃虚。故无汗耳。与五苓散近似。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 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 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而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阴阳 血气俱虚。则不可发汗。若与桂枝汤攻表。则又损阳气。故为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 烦燥。吐逆者。先作甘草干姜汤复其阳气。得厥愈足温。乃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 则脚得伸。阴阳虽复。其有胃燥谵语。少与谓胃承气汤。微溏以和 其胃。重发汗为亡阳。加烧针则损阴。内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行。重发 汗。复烧针。是阴阳之气大虚。四逆汤以复阴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