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此言所共知。至如峻缓轻重之剂。则又临时消息焉。大满大 实。坚有燥屎。非峻剂则不能泄。大小承气汤峻。所以泄坚满者也。如不至大坚满 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又非承气汤之可投。必也轻缓之剂攻之。大柴胡汤缓。用以 逐邪热也。经曰。伤寒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又曰。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可大柴胡下之则愈。是知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 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 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 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 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 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 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 大黄为使也。用汤者。审而行之。则十全之功可得矣。 柴胡(君半斤)黄芩(臣三两)枳实(佐四枚炙)芍药(佐三两) 生姜(使五两切)半夏(使半升洗)大枣(使十二枚擘) 上件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 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