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厥证之起于足者。厥发之始也。甚至猝倒暴 厥。忽不知人。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后世不能详察。但以手足寒热为厥。又有以香港脚为厥者。谬 之甚也。简按千金方凡例。以厥为香港脚。然王注已言及之。则唐时有为其说者。可知也。考灵寒热病篇曰。厥 痹者。厥气上及腹则死。此特似指香港脚冲心。虽仲景有寒厥热厥之分。亦以手足为言。盖彼以辨伤寒之寒热耳。 实非若内经之所谓厥也。观大奇论曰。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 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缪刺论曰。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重。而形无知也。 其状若尸。或曰尸厥。若此者。岂止于手足寒热。及香港脚之谓耶。今人多不知厥证。而皆指为中风也。夫中风 者。病多经络之受伤。厥逆者。直因精气之内夺。表里虚实。病情当辨。名义不正。无怪其以风治厥也。医中 之害。莫此为甚。简按厥。尔雅作。说文亦作。云。HT气也。从从HT从欠。又云。。。或省。史 记扁仓传。作蹶。刘熙释名。厥。逆气也。颜师古注急就章云。者。气从下起。上行叉心胁也。厥有气厥血 厥痰厥酒厥脏厥蛔厥色厥等。景岳全书论之详焉。
    五指之表
    张云。足指之端曰表。
    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简按集聚同义。然集有止之意。国语。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是也。聚乃散之反。
    皆从内也
    张云。其寒也非从外入。皆由内而生也。故凡病阳虚者。必手足多寒。皆从指端始。
    前阴
    马云。前阴者。阴器也。外肾也。简按宁氏折骨分经云。睾丸。外肾也。属足厥阴肝经。又 韵会云。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据此则宦者去其宗筋者。割去睾丸也。
    下气上争不能复
    吴云。下气。身半以下之气也。上争者。阳搏阴激。身半以下之气。亦引而上争也。 马云。是在下之肾气。乃因强力。而遂与上焦之气相争。不能复如其旧。高云。在下之阴气。上争于阳。致阳 气不能复。复。内藏也。
    精气溢下
    吴云。阴精之气。涌溢泄出而下也。志云。阳气上出。则阴脏之精气。亦溢于下矣。简按 上古天真论。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知是亦言精气漏泄。然彼由肾气有余。此因上盛下虚。义递异。
    邪气因从之
    张云。阳虚则阴胜为邪。简按吴云。邪气。阳气也。以其失所。目之为邪。此解太误。 若改阳字作阴。则才通。
    气因于中
    汪昂云。寒从内发。即前不从外之意。高云。阴寒之邪气因于中。而阳气日衰。简按此一 句。诸说参差。甲乙。于。作所。而吴则以此四字。移上文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之上。马则改因作困。张则以气 为上文之精气邪气。志则为气因于中焦水谷之所生。并不甚清晰。考上下文意。汪高所释似允当。今姑从之。
    渗营其经络
    张兆璜云。渗者。渗于脉外。营者。营于脉中。营气宗气。皆精阳之气。营行于脉中。 诸阳之气。淡渗于脉外。非独卫气之行脉外也。
    手足为之寒也
    滑云。张子和曰。秋冬阴壮阳衰。人或恃赖壮勇。纵情嗜欲于秋冬之时。则阳夺于内。 阴气下溢。邪气上行。阳气既衰。真精又竭。阳不荣养。阴气独行。故手足寒。发为寒厥也。
    络脉满而经脉虚
    志云。灵枢经脉篇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夫卫气者。水谷之悍气 也。酒亦水谷悍热之液。故从卫气。先行皮肤。从皮肤而充于络脉。是不 从脾气。而行于经脉。故络脉满。而经脉虚也。
    气聚于脾中
    马云。下气上争。聚于脾中。志云。谷气聚于脾中。高同。
    肾气日衰阳气独胜
    宋本。日。作有。吴作自。甲乙。胜。作盛。(张氏医通云。论得寒厥之由。以 其人阳气衰。不能渗荣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附子理中汤。论得热厥之由。则谓其 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加减肾气丸。)
    腹胀满
    甲乙。无胀字。马云。下气上争。而行之于上。则下虚。故气在腹。而不在足。所以腹中胀 满也。夫曰阴气盛于上则腹满者。上文之寒厥。高云。阴寒之气盛于上。则上下皆阴。而阳气虚于下。下虚则 腹胀满。以明腹满而为寒厥之意。简按张云。阴虚于下。则脾肾之气不化。故腹为胀满。恐非。
    阳气盛于上
    新校正。据甲乙。作腹满二字。详辨其义。滑亦从之。而马吴诸家。仍原文而解之。简 按帝问有二或字。故举阴气盛于上。阳气盛于上之两端而答之。则新校正似是而却非。马云。乃上文之热厥耳。 高云。阳热之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心神不宁。故暴不知人。以明暴不知人。 而为热厥之意。
    下气重上而邪气逆
    吴云。重。平声。并也。邪气。气失其常之名也。简按腹中论云。阳气重上。 有余于上。此亦论厥逆也。即是同义。
    不知人也
    志云。猝然昏。或仆扑也。吴。此下。补逆之微者半日复。逆之甚者一日复。复则知 人矣十九字。简按经文未知旧如此否。要之不可定然矣。
    厥状病能
    马云。能。音耐。礼运篇云。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则能耐同。吴云。能。犹形也。张 同。志云。病能者。能为奇恒之病也。简按吴近是。详见病能论篇首。
    肿首头重
    简按脉解篇。肿腰痛。着至教论。干嗌喉塞。乃与论语迅雷风烈。楚辞吉月辰良。并同 字法。肿。志本作踵。非。
    仆
    甲乙。作眩仆。吴云。。目眩乱也。仆。颠仆也。马云。眩而仆倒。乃上重下轻之证也。
    阳明之厥
    汪昂云。按阳明多血多气。详本症病皆有余。与虚而厥者不同。
    癫疾欲走呼
    简按阴阳类论云。骂詈妄行。巅疾为狂。王注。以肾水不胜。故胃气盛。而颠为狂。盖 与此同证。详见宣明五气篇。
    后不利
    志云。食饮入胃。脾为转输。逆气在脾。故后便不利。脾不转运。则胃亦不和。是以食则呕。 而不得卧也。
    口干溺赤
    甲乙。口。作舌。志云。阴液不能上资。是以口干心痛。肺金不能通调于下。故溺赤。水 火阴阳之气。上下不爽。故腹满也。
    泾溲
    简按诸家不释。但张云。泾。音经。水名。义难通。调经论王注云。泾。大便也。溲。小便也。 杨上善云。泾作经。妇人月经也。吴云。泾。水行有常也。溲。溺KT也。泾溲不利。言常行之小便不利也。数 说亦未稳当。灵本神篇。亦有腹胀经溲不利之文。经。甲乙作泾。盖泾溲是小溲。集韵。泾。去挺切。泉也。 刘熙释名。水直波曰泾。泾。径也。言道径也。溲者。二便之通称。(国语。少溲于豕牢。史记仓公传。有大 小溲语。吴越春秋。太宰奉溲恶。注。溲。即便也。恶。大便也。)故加泾字。别于大便。脉要精微论。言 小便为水泉。此亦一证。
    阴缩肿
    甲乙。无肿字。是。
    以经取之
    吴云。难经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者。是 正经自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六十九难)正此谓也。马云。若不盛不虚。则在胆取胆。而不取之肝。 在肝取肝。而不取之胆。所谓自取其经也。即名之曰经治。又曰经刺。
    太阴厥逆
    张云。按六经之厥。已具上文。此复言者。考之全元起本。自本节之下。另在第九卷中。 盖彼此发明。原属两篇之文。乃王氏类移于此者。非本篇之重复也。
    治主病者
    张云。谓如本经之左右上下。及原输等穴。各有宜用。当审其所主而刺之。余准此。
    虚满呕变下泄清
    吴云。少阴。肾也。肾间命门之火虚衰。不足以生脾土。故令虚满。虚满者。中 虚而满也。呕变者。水谷已变。犹呕逆而出。盖少阴在下。故食至下焦。其色已变犹呕也。泄清。下泄澄澈清 冷也。志云。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 不交。故下泄清冷也。按呕变。当作变呕。灵五味篇云。若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与此篇大义相同。且有声 无物曰呕。故不当作呕出变异之物解。高云。有欲呕之变证。简按佛典有变吐之语。知是呕变变呕。乃呕逆之 谓。诸注恐属强解。
    前闭
    高云。前阴闭结。
    谵言
    吴云。肝藏魂。魂失其守。故谵言也。
    不得前后
    张云。或闭结不通。或遗失不禁。不得其常之谓也。三阴俱逆。则脏气绝。阳明脉解篇 曰。厥逆连经则生。连脏则死。此之谓也。志云。阴关于下也。简按此谓二便不通。张注。或遗失不禁。误。
    僵仆
    高云。即上文发为仆之义。
    呕血善衄
    志云。阳气上逆则呕血。阳热在上则衄血。此太阳之气。厥逆于上。以致迫血妄行。高 云。阳热之气。 不行皮毛内伤络脉。阳络伤则血外溢。故呕血善衄。简按吴本。无呕血二字。义不相蒙。僭去之。非也。
    机关不利
    张云。机关者。筋骨要会之所也。胆者。筋其应。少阳厥逆。则筋不利。故为此机关腰项之病。
    发肠痈不可治
    张云。肠痈发于少阳厥逆者。相火之结毒也。故不可治。高云。少阳经厥气逆。则 枢转有乖。故机关不利不能枢转。从外则发肠痈。发肠痈。则内郁之气。从痈而泄。不可治少阳之主病。当治 阳明之肠痈。此少阳厥逆病能。发于阳明。当治阳明。故不言治主病者。简按高。据仲景呕家有痈脓。不可治 呕。脓尽自愈之例而释之。未知于经旨何如。存备一说。
    惊者死
    马云。肝之病发为惊骇。而胆与之为表里。故惊则死矣。张云。其毒连脏。故当死。
    喘咳身热
    志云。阳明气厥则喘。上逆则咳也。阳明之气主肌肉。故厥则身热。
    善惊衄呕血
    志云。二阳发病。主惊骇。衄血呕血者。阳明乃悍热之气。厥气上逆。则迫血妄行。 此病在气。而及于经血。高云。闻水音则善惊。热迫于经则衄呕血。上文发肠痈。不可治少阳。当治阳明。是 治阳明之意。已寓于上。故此不言治主病者。简按肠痈治阳明。未见所据。其不言治主病者。恐是脱文。
    呕沫
    吴云。肺主治节。行下降之令。肺病则不能降。故虚满而咳。虚满之久。必有留沫。故呕沫。 高云。肺气满咳。不能四布其水津。故善呕沫。
    手心主少阴
    高云。手心主厥阴包络。手少阴心经。经厥气逆。皆有心痛之病。喉者。肺气也。心 痛引喉。则两火上炎而烁金。又兼身热如焚如焰。则死不可治。马云。邪客 篇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精神去。神去 则死。此所以死不可治。
    腰不可以俯仰
    吴云。其脉属于小肠。小肠系腰之部分。故腰不可以俯仰。张云。四时气篇曰。邪在 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故腰不可以俯仰也。简按王以为错简文。吴张强为之解。似不切贴。
    
    马云。按全元起本。。作痉。。音炽。伤寒论。有刚柔。痉。音敬。风强病也。此当 以痉为是。后世互书者非。灵枢热病篇第二十七节。有风痉证。高云。经脉篇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 今手阳明经气厥逆。津液不荣于经脉。故当资手阳明经之津液。简按张云。。谓手臂肩项强直也。此盖拘 泥于本经之所流注。故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