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 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泄,利也。其证有五,故有五泄之名。后重者,专指大瘕泄而言。盖肾邪下结,气坠不升故 也。此五泄之目,下文详之。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胃泄者,甲木之克戊土也。胃主纳谷,风木之邪乘之,胃腑郁迫,水谷不化,必脉弦肠鸣。 黄者,胃土之色。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是也。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脾泄者,脾土湿寒,不能蒸水化气,故水谷并下,胀满泄注也。食即呕吐者,脾弱下陷,则 胃逆也,必所下多水,脉缓,腹不痛。经曰∶湿甚则濡泄者是也。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大肠泄者,肠虚气不能摄,故胃方实,即迫注于下,窘迫不及少待也。色白者,大肠属庚金, 白,金之色也。肠鸣切痛者,气不和则攻冲,故鸣而痛也。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者是也。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小肠泄者,小肠属丙火,不化寒水。郁于湿土之中,内热淫蒸,脓血腐化。又小肠与心为表 里,心主血,盖气不相摄,而便脓血,小便亦不禁也。小肠之气郁冲,下达膀胱,膀胱近少腹, 故少腹痛也。此即血痢之类耳。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大瘕泄者,邪气结于下,成瘕而不散也。里急后重者,肠气急迫;肛门重坠也。数至圊而 不能便者,皆结不散,故欲便而不爽也。茎中痛者,乃湿郁为热,大便气不能达,则移于小 便也。此即古之滞下,今名痢疾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