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 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 常与营卫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 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人身表里、脏腑、营卫、经络,无非由一气转旋,而圣人所以详细分别者,要明其生化之源流也。上文论 营卫,由后天谷气之精微所化。此论三焦本元之气,从先天命蒂所发者也。后天之谷食,赖先天元阳以消化; 先天之元阳,赖后天谷气以滋培。当其气之流行也,则先天后天,合而为一矣。既而合一,则气之清升浊降, 自然之性也。其上焦之清气积于胸中者,名曰宗气。其气氤氲敷布,故曰上焦如雾也。盖以命蒂先天之气为祖, 胸中后天之气为宗,故其流行,与谷食所化营卫之气相同,至五十度为一周,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经也。其循行 各经次序,详后营气篇矣,此先明上焦之气也。若其所从来,则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而先天元阳之 气发于命蒂,即肾脏坎象中之一阳,此先天、后天,以生、以化之源流也。又按“常与营俱行”,营字下《难 经》有一卫字为是,此处必因脱落也。盖言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原兼卫气而言。若单指营气, 则始自手太阴,终于足厥阴,终而复始,昼夜无间,焉有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之理?显然可见。旧注 反谓《难经》误多一卫字,乃未究其至理,忽略甚矣。 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 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谷气悍滑疾,见开而出, 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此承上文言上焦之气,出于胃上口,故以饮食入胃,未及行消,而即出汗者明其理也。盖谷气入胃,其清 者为营,浊者为卫,宜乎助胃而固气,今反开泄而汗出者,良因外伤于风,风性 疏泄,内开其腠理,毛窍被气熏蒸而腠理开,则卫气本来行走为固者,不得循其常道,而热饮食之气滑利疾速, 见腠开而即出为汗,故不得蕴酿化精微,从脉道而入营卫,故命曰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