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上品) 【释名】(《尔雅》)、山枣。 【集解】《别录》曰∶酸枣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弘景曰∶今出东山间,云即山枣树。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经文疗 不得眠正相反。恭曰∶此即枣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今医以棘 实为酸枣,大误矣。藏器曰∶酸枣既是大枣中之酸,此即是真枣,何复名酸?既名酸,又云 小。今枣中,酸者未必即小,小者未必即酸。惟嵩阳子云∶余家于滑台。今酸枣县,即滑之 属邑也。其树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可为车轴及匙、箸等。其树皮 亦细而硬,纹似蛇鳞。其枣圆小而味酸,其核微圆而仁稍长,色赤如丹。此医之所重,居人 不易得。今市人卖者,皆棘子也。又云∶山枣树如棘,其子如生枣,其核如骨,其肉酸滑好 食,山人以当果。颂曰∶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 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当月采实, 取核中仁,《孟子》曰“养其棘”是也。嵩阳子言酸枣县所出为真,今之货者皆是棘实, 用 者尤宜详辨。志曰∶酸枣即棘实,更非他物。若云是大枣味酸者,全非也。酸枣小而圆,其 核中仁微扁;其大枣仁大而长,不相类也。宗曰∶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尔。嵩 阳子言酸枣木高硕,今货者皆棘子,此说未尽。盖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 居崖堑则难生。故棘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其实一本也。 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科小者气味薄,木大者气味浓。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亦好, 乃土地所宜也。后有白棘条,乃酸枣未长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实大,其刺亦少。故 枣取大木,棘取小科,不必强分别焉。
    酸枣
     【气味】酸,平,无毒。宗曰∶微热。 时珍曰∶仁∶味甘,气平。 曰∶用仁,以叶拌蒸半日,去皮、尖。 之才曰∶恶防己。 【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 肥健(《别录》)。筋骨风,炒仁研,汤服(甄权) 【发明】恭曰∶《本经》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皆用仁。补中益肝,坚筋骨, 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也。宗曰∶酸枣,《经》不言用仁,而今天下皆用之。志曰∶按∶《五 代史·后唐》刊石药验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陶云食之醒睡,而《经》云疗 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 也。时珍曰∶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痹久泄,脐下满痛之症。其仁甘 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 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附方】旧六,新二。 胆风沉睡∶胆风毒瓦斯,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金挺蜡茶二两(以 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温服。(《简要济众方》)。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圣惠方》∶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 《和剂局方》∶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炼蜜丸服。振悸不眠∶胡洽方∶酸枣 仁汤∶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水八升,煮三升,分服。 (《图经》)虚烦不眠∶《深师方》酸枣仁汤∶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 两,甘草( 骨蒸不眠心烦∶用酸枣仁二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 再煮匀食。(《太平圣惠方》)。睡中汗出∶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 饮下。(《简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