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妓。《别录》上品) 【释名】菱(《别录》)、水栗(风俗通) 时珍曰∶其叶支散,故字从支。其角棱峭,故谓之菱,而俗呼为菱角也。昔人多不分别, 惟伍安贫《武陵记》以三角、四角者为芰,两角者为菱。《左传》屈到嗜芰,即此物也。《尔 雅》谓之厥(音眉)。又许慎《说文》云∶菱,楚谓之芰,秦谓之。杨氏《丹铅录》 以 芰为鸡头,引《离骚》缉芰荷以为衣,言菱叶不可缉衣,皆误矣。案∶《尔雅》乃决明 之名,非厥也。又《埤雅》芰荷乃藕上出水生花之茎,非鸡头也。与菱同名异物。许、杨 二氏失于详考 【集解】弘景曰∶芰实,庐、江间最多,皆取火燔以为米充粮, 颂曰∶菱,处处有之。叶浮水上,花黄白色,花落而实生,渐向水中乃熟。实有二种∶ 一种四角,一种两角。两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谓之浮菱,食之尤美。江淮及山东人曝其 实以为米,代粮。 时珍曰∶芰菱有湖泺处则有之。菱落泥中,最易生发。有野菱、家菱,皆三月生蔓延引。 叶浮水上,扁而有尖,光面如镜。叶下之茎有股如虾股,一茎一叶,两两相差,如蝶翅状。 五、六月开小白花,背日而生,昼合宵炕,随月转移。其实有数种∶或三角、四角,或两角 、无角。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嫩时剥食甘美,老则 蒸煮食之。野人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代粮。其茎亦可曝收,和米作饭,以 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家菱种于陂塘,叶、实俱大,角软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 者,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 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夏月以粪水浇其叶,则实更肥美。按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郢城菱,三角无刺,可以按莎。汉武帝昆明池 有浮根菱,亦曰青水菱,叶没水下,根出水上。或云∶玄都有鸡翔菱,碧色,状如鸡飞,仙 人凫伯子常食之。 【气味】甘,平,无毒。 诜曰∶生食,性冷利。多食,伤人脏腑,损阳气,痿茎,生蛲虫。水族中此物最不治病。 若过食腹胀者,可暖姜酒服之即消,亦可含吴茱萸咽津。 时珍曰∶《仇池笔记》言∶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菱寒而芡暖。《别录》言芰实性 平,岂 【主治】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别录》)。蒸曝,和蜜饵之,断谷长生(弘景)。解丹 石毒(苏颂)。鲜者, 捣烂澄粉食,补中延年(仙)。
    芰花
     【气味】涩。 【主治】入染须发方(时珍)。
    乌菱壳
     【主治】入染须发方,亦止泄痢(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