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术。《别录》中品) 【释名】众(音终。《尔雅》)、糯秫(《唐本》)、糯粟(《唐本》)、黄糯。 时珍曰∶秫字篆文,象其禾体柔弱之形,俗呼糯粟是矣。北人呼为黄糯,亦曰黄米。酿 酒劣于糯也。 【集解】恭曰∶秫是稻秫也。今人呼粟糯为秫。北土多以酿酒,而汁少于黍米。凡黍、 稷、粟、秫、粳、糯,三谷皆有、糯也。 禹锡曰∶秫米似黍米而粒小,可作酒。 宗曰∶秫米,初捣出淡黄白色,亦如糯,不堪作饭,最粘,故宜作酒。 时珍曰∶秫即粱米、粟米之粘者。有赤、白、黄三色,皆可酿酒、熬糖、作糕食之。 苏颂《图经》谓秫为黍之粘者,许慎《说文》谓秫为稷之粘者,崔豹《古今注》谓秫为 稻之粘者,皆误也。惟苏恭以粟、秫分、糯,孙炎注《尔雅》谓秫为粘粟者,得之。 秫米(即黄米) 【气味】甘,微寒,无毒。 诜曰∶性平。不可常食,拥五脏气,动风,迷闷人。 时珍曰∶按∶《养生集》云∶味酸性热,粘滞,易成黄积病,小儿不宜多食。 【主治】寒热,利大肠,疗漆疮(《别录》)。治筋骨挛急,杀疮疥毒热。生捣,和鸡子 白,敷毒肿,良(孟诜)。主犬咬,冻疮,嚼敷之(《日华》)。治肺疟,及阳盛阴虚,夜不得 眠,及食鹅鸭成症,妊娠下黄汁(时珍)。 【发明】弘景曰∶北人以此米作酒煮糖,肥软易消。方药不正用,惟嚼以涂漆疮及酿诸 药醪尔。 时珍曰∶秫者,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故能去寒热,利大肠。大肠者肺之合,而肺 病多作皮寒热也。《千金》治肺疟方用之,取此义也。《灵枢经》岐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 瞑,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方见半夏条。又《异苑》 云∶宋元嘉中,有人食鸭成症瘕。医以秫米研粉调水服之。须臾烦躁,吐出一鸭雏而瘥也。 《千金方》治食鸭肉成病,胸满面赤,不能食,以秫米汤一盏饮之。 【附方】旧三,新三。 赤痢不止∶秫米一把,鲫鱼二脔,薤白一虎口,煮粥食之。(《普济方》)。 筋骨挛急∶诜曰∶用秫米一石,曲三斗,地黄一斤,茵陈蒿(炙黄)半斤。一依酿酒法 服之 肺疟寒热,痰聚胸中,病至令人心寒,寒甚乃热,善惊如有所见∶恒山三钱,甘草半钱, 秫米三十五粒,水煎。未发时,分作三次服。(《千金》)。 妊娠下水,黄色如胶,或如小豆汁∶秫米、黄各一两,水七升,煎三升,分三服。(《 梅师》)。 浸淫恶疮有汁,多发于心,不早治,周身则杀人∶熬秫米令黄黑,杵末敷之。(《肘后 方》)。 久泄胃弱∶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沙糖拌食。(《简便》)
    根
     【主治】煮汤,洗风(孟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