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曰∶太古民无粒食,茹毛饮血。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以教民耕;又尝草别 药,以救民疾夭。轩辕氏出,教以烹饪,制为方剂,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周官有五谷、 六谷、九谷之名,诗人有八谷、百谷之咏,谷之类可谓繁矣。《素问》云∶五谷为养。麻、 麦、稷、黍、豆,以配肝、心、脾、肺、肾。职方氏辨九州之谷,地官辨土宜KT之 种,以教稼穑树,皆所以重民天也。五方之气,九州之产,百谷各异其性,岂可终日食之 而不知其气味损益乎?于是集草实之可粒食者为谷部,凡七十三种,分为四类∶曰麻麦稻, 曰稷粟,曰菽豆,曰造酿。旧本米谷部三品共五十九种。今并入九种,移一种入菜部,自草 部移入一种。 《神农本草经》七种(梁陶弘景注)《名医别录》一十九种(陶弘景注)《唐本草》 三 本草》一种(唐李)《食疗本草》三种(唐孟诜)《开宝本草》二种(宋马志)《嘉 本草》三种(宋掌禹锡)《图经本草》二种(宋苏颂)《日用本草》一种(元吴瑞)《本 草补遗》一种(元朱震亨)《救荒本草》一种(周定王)《食鉴本草》一种(明宁原)《食 物本草》三种(明汪颖)《本草纲目》一十五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吴普本草》宋雷《炮炙》齐徐之才《药对》唐 杨损之《删繁》萧炳《四声》孙思邈《千金》南唐陈士良《食性》蜀韩保升《重注 》宋寇宗《衍义》金张元素《珍珠囊》元李杲《法象》王好古《汤液》明王纶 《集要》汪机《会编》陈嘉谟《蒙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