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 【释名】独茅(《开宝》)、茅爪子(《开宝》)、婆罗门参。 曰∶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梵音呼为阿输干陀。 颂曰∶其根独生。始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 如人参也。 【集解】曰∶仙茅生西域。叶似茅。其根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其花黄色 多涎。自武城来,蜀中诸州亦皆有之。 颂曰∶今大庾岭、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且略阔,面有纵纹。 又似初生棕榈秧,高尺许。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花,黄色,不结实。其根 独茎而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月、八月采根, 曝干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结黑子。 时珍曰∶苏颂所说详尽得之。但四、五月中抽茎四、五寸,开小花深黄色六出。不似栀 子,处处大山中有之。人惟取梅岭者用,而《会典》成都岁贡仙茅二十一斤。
    根
     【修治】曰∶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以生稀布袋 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之,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犯铁器及牛乳,斑 人鬓须。大明曰∶彭祖单服法∶以竹刀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后无妨损。 【气味】辛,温,有毒。曰∶甘,微温,有小毒。又曰∶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 ,有小热、小毒。 【主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开宝》)。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 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李)。开胃消食下气,益房 事 【发明】颂曰∶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着《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 茅方,当时盛行。云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 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 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 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得此药,其益百倍。齐给事守缙云日,少气力, 风疹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采得,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 熟蜜丸梧子大。每旦空心酒饮任便下二十丸。忌铁器,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机曰∶ 五台山有仙茅,患大风者,服之多瘥。 时珍曰∶按∶《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肺,苦能养气, 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又范成《大虞衡志》云∶广西英 州多仙茅,其羊食之,举体悉化为筋,不复有血肉,食之补人,名乳羊。沈括《笔谈》云∶ 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 、硫黄,莫知纪极。观此则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 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按∶张杲《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退场门, 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之,随破随合,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 朴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时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弘治间东海张弼梅岭仙茅 诗,“有使君昨日才持去,今日人来乞墓铭”之句。皆不知服食之理,惟借药纵恣以速其生 者,于仙茅何尤? 【附方】新二。 仙茅丸∶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须。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 三 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 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 录》)定喘下气,补心肾。神秘散∶用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炒),团参二钱半,阿 胶一两半(炒),鸡一两(烧)。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空心下,日二服。(《三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