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则不得偃卧,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自问 曰人有逆气至末,见《素问》卷九第三十四《逆调论》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 卷十二第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 则不安,故人不能注悬其病。(人之病有卧不安者,五脏内伤,入房太甚,泄精过多, 有所不足,故倚卧不安,不能悬 定病处,数起动也。平按∶及精所有乏倚则不安,别本乏作之,《素问》作及精有所之 寄则安,《甲乙》作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作精所有倚 则不安。”均无乏字。本书原抄作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与杨注“泄精过多,有所不足, 故倚卧不安”正合。袁刻无乏字。《素问》、《甲乙》悬上无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 黄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大则不得偃卧。 (肺居五脏之上主气,气之有余,则手太阳脉盛,故不得偃卧也。)问曰∶人有逆气不 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能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此五皆是人之起居,卧之与喘,不 安之病,皆由脏内不和,故请示也。)答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 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阳明为三阳之长,故气下行,顺而息调,失和上 行,逆而有音,此解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气亦下行,阳明 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上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阳明循道逆行, 息便有音,今不根据其道逆行,故不得卧。上经,前所说经也。平按∶上经《素问》、《甲 乙》作下经,王注∶《下经》,上古经也。)夫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此脾之络脉逆,络 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夫络脉循 脉经上下而行,络脉受邪,注留于经,病患也甚,故起居不安,息亦有声。今络脉气逆, 不循于经,其病也微,所以起居如故,息有音也。平按∶脾之络脉《素问》、《甲乙》 作肺之络 脉。)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肾者水脏,主津 液,津液主卧与喘。(肾为水脏,主于胃中津液。今有水气客于津液,循之而流,津液 主卧主喘,故津液受邪,不能得卧,卧即喘也。平按∶《甲乙》而流作而留。《素问》、 《甲乙》津液二字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