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痧症) 〔总论〕深堂大厦得之为中暑。日中劳役得之为中热。有冒暑。有中暑。有伤暑。三 者轻重之分耳。腹痛呕泻者。冒暑也。宜凉解清利。身热头痛。烦躁不宁。或面垢背寒。 昏不知人。为中暑。宜温散。不思饮食四肢困倦。汗出不止。为热伤元气。宜清暑益气。手 足搐搦者。为暑风。不可以风治。宜清凉药。加通经药治之。夏月中热中暑。乃因时而感 或有伤寒。亦类似中暑。但伤寒恶寒而身寒。伤暑恶热而身热。故脉紧恶寒。胁下无汗。为 之伤寒。脉虚身热。胁下有汗。为之伤暑。盖伤暑气散。故脉弱而散。或弦细而迟也。是宜 详审。 〔中暑〕中暑者静而得之。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之故此寒为标。 热为本。先以辛温之药治其标。继以清凉之药治其本热。若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 烦热无汗。虽因暑而得。仍如伤寒症治之。用干姜。(炒一钱)甘草。(八分炒黄)杏仁。(去 皮尖炒研)肉桂。(去皮各六分)水煎温服。如烦躁井水调服。凡盛暑之时。必令身有微 汗。 此养身之道得时宜者也。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中热〕冒暑远行。初觉昏闷之时。急嚼大蒜头一枚。或生姜一块。捣烂。冷水送下 即醒。如不能嚼。用水研灌之。牙皂荚。(刮去黑皮。取不蛀者佳。)烧烟欲尽。用盆合于 地上。勿令透烟。每皂荚末一两。加甘草(焙研末六钱)和匀。每服一钱。温水调下。重者 两 服。即昏沉不省者。立能救之。(盖皂荚能通利去痰也。)途路之人。酷日之下。劳力过度。 猝然昏倒。切不可使冷及饮冷水。得冷则不救。仓猝无药。取路上微热黄土。堆于脐上。中 空脐眼。使一二人撒尿于其中。再以大蒜捣烂。温汤灌之。内外通畅。立可回生。若得热汤 徐徐浇于脐中更好。或以布蘸热汤。熨关元。(在脐下三寸。)皆能立醒。醒后吃冷无救。以 上之症。若得紫金锭井水微温。杵化一钱。灌下。或急痧至宝丹五七粒。温水灌下立苏。好 于他法也。 〔冒暑〕头痛腹痛昏愦。或吐或泻。香薷。(一钱)茯苓。(二钱)白扁豆。(二三钱 炒) 水煎服。如热甚者。加黄连一钱。(姜汁炒)胸膈饱闷者。加浓朴一钱五分。(姜汁炒)脉虚 者。 加 〔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汗出不止。脚软无力。人参。麦冬。(各二钱)五味子。(一 钱)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治气虚暑热烦躁。石膏。半夏。(制)麦冬。(各二钱)人参。甘草。 (各 一钱)粳米。(一撮)竹叶二十片。加生姜三片。水煎服。凡热症烦躁口渴。觉心胃热。 宜用石膏。 〔益元散〕治受暑。烦闷身热。小便不利。滑石。(六两水飞净)粉甘草。(一两研极 细末)朱砂。(三钱)俱研细和匀。每服二三钱。新汲井水调下。或灯心汤调服。酷暑宜服。 〔中暑大小便不通〕田螺。(三个)青盐。(三分)同捣烂。贴脐下一寸即通。 〔解暑〕干葛。(二两)苏叶。乌梅肉。(各四两)青盐。(一两)白糖。(一斤)俱为 末。和糖捣为丸。不时噙化。口中生津。途行不受暑。途行仓卒无水。渴甚。嚼生葱二寸。 和津同咽。可抵水饮二升。 〔太乙紫金锭〕(通治百病。功效甚速。寒热皆投。真能起死回生。仙传至宝。修制 济人。奇效不可尽述。)山茨菇。(洗去毛皮切片焙研细末三两)五倍子。(槌破拣净研细二 两 两。) 净三钱) 山豆根。(晒燥研六钱)各药先期制就。宜端午七夕。或上吉日。净室修合。将各药秤准入 大乳钵中。再研数百转。方入石臼中。加糯米粉糊。(如汤团浓者。)调和。燥湿得中。用木 杵捣千二三百下。至光润为度。每锭。(三五分一钱不拘) 一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及吃自死牛马六畜等肉。恶菌河豚之类。人误食之。胀闷昏倒。 急 一治山岚瘴气。途行触秽。实时呕吐。憎寒壮热者。用凉水磨服一钱。轻者五分。途行 少许噙嚼。则邪不侵。 一治中风卒倒。用生姜汤磨服。 一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用无灰酒磨服。外用米醋磨涂患处。中留 一孔日夜数次。已溃只涂勿服。 一治一切咽喉风闭。双蛾单蛾。汤水不进。无药可救者。用冷薄荷汤磨服。或口中噙化。 立 一治中热中暑等症。温井水磨服。或吐或泻。生姜汤磨服。 一治一切水泻急痛。霍乱绞肠痧。赤白暑痢。用姜汤磨服。 一治男妇急中。癫邪。喝叫奔走。鬼气鬼压。用石菖蒲煎汤磨服。 一治一切毒虫恶蛇风犬咬伤。随即发肿。昏闷喊叫。命在须臾。用酒磨灌下。并涂患处。 再吃葱汤一碗。(盖被出汗立苏。) 一治小儿急慢惊风。一切寒暑疾病。用薄荷汤磨服。如膨胀噎膈。用麦芽汤磨服。 一治妇女经水不通。红花汤磨服。 一治暑疟邪疟。临发时。取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 一遇天行疫症传染者。用桃根煎汤。磨浓抹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再不沾染。 时常佩带。能祛诸邪。 以上诸邪。大人每服一钱。虚弱者减半。小儿未及周岁者。半分一分。一二岁者。每服 二三分。或吐或利。即效。势重者。连进二服。孕妇忌服。凡服此丹。忌甜物。甘草。一二 日。所列治法。指其大概。各病经验处。及焚烧可以辟鬼魅。一切蛇虫。焚之立去。真卫身 济世之宝。居家出外。皆宜佩之。 〔急痧至宝丹〕蟾酥。(用活虾蟆取下晒干三钱临用切半烧酒化开)丁香。(二钱研细) 真西黄。(三分研)广木香。(二钱研细)沉香。(二钱研细)茅山苍术。(四钱土炒焦如不焦 合好则易霉)朱砂。(水飞净一钱半)雄黄。(水飞净三钱)麝香。(捡净一钱)上药先期各 研极细照合太乙丹法。上吉日。净室中和匀。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个。)捣千余下。丸如 椒子大。(晒干。盛于细瓷盖碗内。再用朱砂一钱五分。烧酒调涂碗内。盖好摇一二千下则 光亮。)收 贮瓷罐内。每服三粒。轻者一粒。至重者五粒。泉水吞下。(或口内含化津液咽下。)专治霍 乱吐泻。腹痛昏溃。及一切痧气。暑气瘴气。途行触秽中暑热。绞肠痧。即已死途中。略有 微息者。灌下即苏。止痛如神。孕妇少服。制之济人。功效不可尽述。(凡服药后。停烟、 茶、酒、饭、一二时。) 〔人马平安散〕朱砂。(水飞净五钱)雄黄。(水飞净五钱)越石。(三钱)火硝。(萝 卜子汁煮净五钱)冰片。(一钱)麝香。(捡净一钱)俱研极细末。择上吉日和匀后。再加明 矾研细末三钱。再和匀。入瓷罐内。治一切中暑中热。腹痛头昏。及途行触秽等症。用少许 入鼻中。眼角。或服少许。立效如神。 〔治绞肠痧法〕阴痧一时腹痛极。神气昏沉。手足冷。身上有红点。以灯草蘸油。点 火淬之。(以灯近肉即提起。)即愈。如阳痧腹痛极。而手足暖。先将手臂捋下至手。令恶 血聚于指头。以红绳扎住。以针刺其手指反面。近指甲一分许。出紫血即安。或以手蘸温水。 于病患膝腕处。用力拍打。有紫黑处。以针刺出恶血即安。如尿粪已出。垂危将死者。用 生芋艿一片。放在病患口中。咽汁下喉即醒。醒后。再食二三片。亦可生。明矾研末。滚 水调服三五钱。亦效。 〔黑痧〕俗名满痧。患者立时昏倒。微觉肚疼。面色黑胀。不呼不叫。甚者过两三时 即不救。急用荞麦数合。焙燥研碎。去皮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服。重者再一服即愈。服 药时。忌吃茶。日后设染别症。倘药内有皂矾合就者。忌服。凡此症食清油不觉油气如水者 是。随灌一碗。得吐即愈。凡一切痧症。疑似之间。先煎艾汤试之。吐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