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疳、吐、泻、生下不肯食乳、脐下不干、肚脐突出
     小儿病惊、疳、吐、泻尽之矣,然而惊、疳、吐、泻,不可不分别言之也。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若有 风者 故 清 白术(三分)茯苓(三钱)陈皮(一分)栀子(三分)白芍(一钱)半夏 (一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健脾则惊上。又加去火消痰之品,自然药下咽而惊 风定也 胆南星雄黄朱砂人参茯苓天竺黄钩藤牛黄麝香郁金 甘草为细末,煎膏为丸,如绿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 疳症乃脾热也,然亦因心热而脾火旺极,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 火更旺,而湿热上蒸,口涎正不能遽止。 芦荟(一钱)黄连(三分)薄荷(三分)茯苓(二钱)甘草(一分)桑白皮 (一 此方心脾两清之圣药,不专清脾,引火下行,则湿自去。湿热去,则疳病自愈矣。吐症 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盖小儿恣意饱餐,遂至食而不化,久而停积于脾中,又久 冲于胃中,又久之而大吐矣。故治吐必先治胃,治胃必先治脾。吾有奇方,止吐速效,方名 定吐汤 人参(一钱)砂仁(一粒)白术(五分)茯苓(二钱)陈皮(二分)半夏 (一分)干姜(二分) 〔水煎服〕,无不愈者。此方即六君子之变方,乃治脾胃之圣药,脾 然下行,不至上吐。况方中加减得宜,消积有法,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泻症则专责之脾矣。论理亦用汤可以取效,然而泻有不同,有火泻,有寒泻,不可不分。 火泻者,小儿必然身如火热,口渴舌燥,喜冷冻饮料而不喜饮热汤,若亦以前方投之,则益苦矣。 予另有奇方,名为泻火止泻汤,方用∶ 车前子(二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黄连(三分)泽泻(五分)猪苓 (三 一剂即止泻,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白芍以平肝,使不来克脾; 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用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不必止泻,泻自止矣。 寒泻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干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冻饮料,又不可用泻火之汤,五苓 散可 人参不 方用∶ 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肉桂(二分)甘草(一分)干姜(二 分)砂仁(一粒)神曲(五分)水煎服 此方参苓、白术,乃健脾补气之神品,分湿利水之圣药也。又加肉桂、干姜以祛寒,砂 仁、 小儿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 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 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 如无通草,〔用〕灯心一团,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